事出必有因
有一天,我打開 Chrome,突然跳出一個大通知,上面寫著:「某某某,什麼什麼的,您的 Ublock Origin 擴充功能將不再運作。」那一刻,我突然意識到,原來 Chrome 最近的更新和規則改變,讓廣告攔截工具開始變得無效。這讓我回想起曾經聽過的 Manifest V3 規範,但當時並沒有太在意,只是隨便跳過了。
當我已經忘記有這回事的時候,更新忽然地到來,這樣突如其來的改動真的讓我有點震驚,尤其是這個年代,阻擋廣告可以說是人人必備的上網工具之一。原本上網的體驗一切都好好的,但這一刻讓我想,「真的有必要搞這麼多限制,去修復原本就不存在的問題嗎?」
決定放棄 Chrome
我不是技術宅,不會去研究那些複雜的程式語言。但我知道的一件事是,Google 靠廣告賺錢,這次的更新剛好讓阻擋廣告的工具變得不那麼有用,讓人很難不多想。感覺就像你花錢吃了一碗麵,結果老闆跟你說湯只能喝一半,因為他想多賣點飲料給你。
其實在得知 Google 這樣處理廣告攔截工具後,我沒有等到感受到這些改動帶來的影響,立刻就決定換瀏覽器。這並不是因為這些更新立即影響到我的瀏覽體驗,而是因為原則性的不滿。為什麼我想使用廣告攔截工具,你卻告訴我不行?這種感覺讓我很不舒服,也讓我決定立刻做出改變。
YouTube 的 Adblocker 戰爭
提到這裡,我不禁想起 YouTube 跟廣告攔截工具之間的長期戰爭。Google 也從 YouTube 賺取相當多的廣告收入,這也讓我們不禁懷疑,Chrome 更新讓廣告阻擋變得更麻煩,是否也和 YouTube 改變策略有關。YouTube 明確加強了反對廣告攔截的措施,試圖讓用戶無法輕鬆跳過廣告,這也讓廣告收入得以增加。畢竟 Google 也從 YouTube 賺取大量廣告收入,而這個時機點實在讓人不禁懷疑兩者之間是否有些默契。這兩者發生的時間看起來真是太巧了。

決定嘗試 Brave 瀏覽器
其實很久以前,我曾經聽過很多關於 Brave 瀏覽器的好評,只是那時候沒有太在意,直到最近我決定親自試試看。可能是當時看到太多不滿 Google 廣告政策的人在討論這個選擇,無論在哪裡都聽到有關 Brave 的介紹。最終,我下定決心,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,試著使用 Brave。
第一次用 Brave,我就注意到,這個瀏覽器與 Chrome 在使用上非常相似,沒有額外的學習成本。事實上,經過簡單搜尋,我發現 Brave 是基於 Chromium 引擎開發的,可以說是 Chrome 的孿生姊妹。而且 Brave 天生就內建了廣告攔截功能,這讓我覺得在不需要額外安裝任何擴充功能的情況下,已經能享受更乾淨的網路體驗。
結語:不是業配,真的只是好用
其實寫這篇文章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心得,沒有業配啦(要是有就好了)。現在網路上資訊這麼多,廣告這麼亂,能有一個乾淨又快速的上網環境,真的很重要。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覺得 Chrome 用起來越來越煩,不妨給 Brave 一個機會。說不定,你也會像我一樣,用了之後就回不去了。
網 址:Brave
系 統:Windows、macOS、Linux、Android、iOS
價 格:免費